close

咖喱雞  

      香料的世界很美麗也很奇妙,曾經翻閱過一本香料的書籍,原來一草一葉都有獨特的味道。咖喱不能算是我正統的家鄉菜,畢竟家中烹煮的還是以中式料理為主,但咖喱卻一直圍繞在生活之中。話說咖喱之所以會在印度大為流行,是因為咖喱的特殊香氣能夠改過羊肉的騷味,這對於不太吃豬肉及牛肉的印度人來說,確實是一大福音。接著,咖喱隨即在東南亞其他各地開始流行起來,最後再通過歐洲前來的殖民者帶往更遠的國度。臺灣的咖喱多受日本的影響,偏甜,但我卻和印度式的咖喱比較對味。雖然本身不對辣味極度風靡,但咖喱所傳達的口味也不僅限於辣,它令人回味的,是那股帶有某種難以言喻、偏向中東口味的特殊韻味(雖然咖喱的發源地是印度),或許這也就是我們這一群,不是生長在純種咖喱國度的人們,喜歡品嚐到的那口異國風味。

      我幾乎從不下廚,說是排斥,那還不如說是因為在廚房中得不到成就感,從此避而遠之。好幾年前曾在廚房兼差過,記得某晚因為必須清洗剛到貨的剝皮童子雞,需要把什麽屎屎腸腸全都清理乾淨。我不是覺得骯髒噁心,反倒覺得為何這麼小的生命,必須因為人類的口腹之慾就喪生了,倍感可憐。但諷刺的是,我又永遠不可能棄暗投明,成為追求和平的素食主義者,彷彿辭職才是當下最快的選擇。辭職後我繼續走雜食主義的路上,每當看美食節目時也不覺得內疚,生活過的甚好。

      事情的轉折點在韓國,韓國的生活開銷較大,一天三餐下來不得不鎖緊腰帶,把省下來的錢花在飲酒作樂上,我「又」誤打誤撞的回到嘗試下廚的人生中。對於烹飪,我始終還有個不能抹去的童年陰影,曾經因為只想煎個蛋,就把媽媽新買平底鍋給弄壞的經驗,一直詛咒著我,成為另一個我合法逃避下廚的好原因(藉口)。如今爲了多看幾位韓國的長腿妹妹,我還是決定跟廚房拼了。志不在燒出一桌好菜,只在求得一口溫飽,反正我的腸胃也強得可以,不妨放手一搏。這裡分享的煮食經驗可能並不特別,食譜也不是米其林的等級,但因烹煮的過程中發現,食物與生活確實存在著某種難以分割的鏈接。如果我們幸運,能夠在下廚的過程中,找到另一種生活上的解脫,那就已經很足夠了。

 

材料(大約兩人份):

 1. 雞胸肉1

 2. 咖喱塊5

 3. 紅蘿蔔1

 4. 洋蔥½

 5. 金針菇1

 6. 杏鮑菇1

 7. 茄子1

 8. 馬鈴薯2

 9. 蒜頭8小顆

10. 椰奶1

11. 水(適量)

 

步驟:

1. 雞胸肉、紅蘿蔔、洋蔥¼、杏鮑菇切丁。

2. 蒜頭、洋蔥¼顆切碎。

3. 將蔬菜用大碗裝好,加入一撮鹽,放入蒸鍋蒸半熟。

4. 蔬菜蒸的同時,也把雞肉煎至表面金黃。

5. 將半熟的蔬菜及肌肉倒入鍋中,再倒入適量的水,煮至沸騰。

6. 水沸騰後放入幾個咖喱塊,一邊用勺子攪散。

7. 讓水稍微收干一直到形成濃稠的咖喱即可。

 

咖喱雞 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rewindlai 的頭像
    rewindlai

    rewindlai的部落格

    rewindl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